法律

4 文章

欧洲法院上的个人数据”历险记”

就在昨天,欧洲法院作出判决,裁定美国公司如能保证为个人隐私提供”充分程度”保护的情况下允许这些公司在美国保存和转移欧洲用户个人数据的《安全港协议》,无效。这对于各方而言,既是好消息又是坏消息。 好消息是,这一裁决表明了人们对于个人隐私问题关注程度的提升,并最终意识到个人数据的宝贵价值。此外,其中一些人正准备向欧洲最高法院提起诉讼,维护他们对于自己个人数据的权利。在”后斯诺登”时代,这样的事件早已不足为奇:各国情报部门不遗余力地侵犯民众隐私,只是现在比以往更明显一些而已。毕竟,目前全球各家IT公司的安全保护程度只能说是’远远不够充分’。 如此说来,欧洲法院的此次裁决并非是有关个人隐私诉讼的结束,而刚刚只是一个开始。爱尔兰当局(由于Facebook的欧洲总部设在都柏林,因此案件在爱尔兰审理)现在必须调查Facebook欧洲用户有关个人隐私遭侵犯的投诉案件,并最终裁决”是否应停止将Facebook欧洲用户的个人数据传输到美国”,原因是Facebook”对用户个人数据保护的程度不够充分。”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欧洲法院此次所做的裁决是最终裁决,因此不能再进行上诉。 此次欧盟所做的有关数据隐私的裁决并非是全球首例。早在今年2月份,俄罗斯联邦就通过了一项法令,要求从2015年9月1日起俄罗斯公民的个人数据必须在俄罗斯本国保存。与欧盟不同的是,当时通过这一项法令无需任何法院裁定,原因是俄罗斯与美国之间不存在任何像《安全港协议》这样的类似协议。 由于俄罗斯往往颁布新法令的速度过快,因此生效截止日期推延到2016年1月,原因是大多数在俄外国公司无法迅速地转移用户数据。包括Facebook在内的一些公司很可能会无视这项新法令,相比在俄罗斯当地建造代价昂贵的数据中心,更倾向于支付罚金(因为金额不大)。 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将数据看成了一种实物。’嗨,伙计,我们车停在那里不太安全,还是停到我们的私人车道上去吧。’但数据就是数据,本质来说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信息。数据易于访问,易于传输同样也容易复制。但事实是对跨地区的数据流动的确难以彻底控制,这一点着实让我们感到吃惊。 对像Google、Facebook、维萨和万事达这些在全球各地拥有数十座数据中心的大型公司来说,他们根本毫不在乎,因为他们的所有用户数据事实上都已经被保存了。伙计,这可是互联网,你获取任何想要的信息只需几毫秒时间,还用在乎是在哪个国家吗? 这些公司只需花些时间整理所有的数据,并清楚知道哪些数据该保存在这里,哪些数据该保存在那里。坏消息是,人们正试图以一种过时的方法处理信息,就如同处理物质世界的实物一样。同时他们也正试图在虚拟世界中构筑一堵无形的墙,延绵不断且无边无界。 这最终将走进死胡同。所有人都终将意识到,IT公司将为此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来应付一个又一个的国家政府。首先是欧盟和俄罗斯。在这之后,将会有更多的国家政府”强赴后继”,不断”折磨”那些跨国IT公司。赶快拿出爆米花,准备看一场好戏。 我们依然将停车打比方。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车到底停哪里?而是车门锁是否安全?盗窃车辆是否合法?或者你能对窃贼采取怎样的措施?而且最关键的问题可能是:究竟为什么每个人都有我车的钥匙?

戴维•卡梅伦反对”加密”

将我推到风口浪尖,然后将我解密,直至法律满意为止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欲封杀加密消息应用”-类似于这样的标题迅速成为了各大日报和不知小网站的新闻头条。 说实话,这样的爆炸性头条娱乐的成分更高一些。人们为此分为了两派,一方的观点是”应该保护大不列颠不再重演巴黎的恐怖袭击事件(若必要的话,还可以加入些爱国主义精神和狂热)”,而另一方则认为”啊哈哈,互联网的世界末日要到了!所有加密都将要被禁止!(再加入一些反乌托邦的恐怖故事)”。 有趣的是,上述两个观点都不对。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事实呢?其实什么都没有:卡梅伦只是在他发表的主题演讲中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是否还应允许个人之间的加密通讯,甚至是内务大臣个人签署的命令?”他的回答是不。他表示,如果保守党(包括他自己在内)能够赢得下一届议会大选的话,他将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确保通过相关立法来阻止这一问题的发生。 媒体显然曲解了这一引述并反复篡改意思以达到爆炸性的新闻效果。首先,卡梅伦从未提到过”加密”这两个字。但每个人都情愿认为这就是他所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现在不应该是产生恐慌的时候。 其次,英国本来就存在一条不光彩的有关加密的法律条款。简单地说,如果你所拥有文件被加密的话,按照法院规程必须提供密钥或其他解密方法。没人会真正关心你是否有必要的密钥,或你是否拥有任何的加密数据。一旦你被问到时无法提供密钥,等待你的将是罚款或监禁。所以,还是设个密钥或其它什么… 好吧,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私人应用程序的加密不太可能被禁止。还有许多更为简单的方式可以实现。例如,如果用户说不的话,他们完全有权将加密密钥提供给特务机关(比如蓝莓手机)并放弃基于加密的保护(比如加密电邮服务Lavabit)。当然,根据上述规定你还可能需要服务提供商将一年的重要数据进行物理存储,或将所有通讯内容立即存储在外部设备(zdravstvuyte、SORM-2和新的俄罗斯法规)。 这种情况在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重复上演。在英国,上述集体性的疯狂举动最近才开始,在2014年通过了《资料保存和调查法》后,现在立法者正在对《反恐和安全法案》进行讨论。这背后依然传递着相同的意思:打击恐怖主义、盗版和色情(至少是违法的),此外还有追捕嫌犯等。 那么为什么会要对WhatsApp、Telegram以及其他的安全消息应用大动干戈呢?难道你已经忘了”斯诺登棱镜门事件”了吗?任何政府都想完全掌控本国公民的行踪,这一事实难道还不够清楚吗?”一立方毫米能治十个忧愁。”他们这样说道。唉,无论是政府结构臃肿的特务机构,还是其不断膨胀的权力,都无助于实现真正的目标。但有关于此的新闻报道几乎没有。 关于加密”禁用”的问题,Cory Doctorow于近期解释了这一想法为何愚蠢透顶的原因。好吧,过往的禁用历史经验并没有教会这一想法拥护者任何东西。有一个明显的例子,那就是卡梅伦在英国推动了色情过滤法规,并已在去年生效。是否真的行之有效呢?好吧,是有那么点儿作用。换句话说:大多没有任何作用。

苹果是否保护用户免遭NSA的窥探?

不管你喜欢与否,就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上,政府总能有大量的理由和机会控制整个数字空间,或至少能对本国居民进行严密监控。据传言,名声不佳的NSA(美国国家安全局)不仅资金充裕,并且为了能有效地进行监控,无所不用其极地进行各类研究、开发及贿赂活动。幸运的是,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可防范此类组织的”侵扰”。 就目前而言,为防止政府机构的监控,我们可以借助的安全工具有虚拟私人网络和Tor网络。目前许多公司都具备让用户远离NSA及其它政府组织侵扰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就在一年前,此类”保护措施”还只是停留在许多公司的口头承诺上,诸如”我们不隶属于NSA”或者”我们的一切经营都符合法律监管范围”这样不痛不痒的声明,但现在许多公司真正地开始行动起来了。 其中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苹果公司,该公司就在最近发表了Tim Cook至全体用户的有关新用户数据政策的公开信,同时还发布了其它有关隐私和安全的文件。其中有一份文件是这样写: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公司无法提取所有运行最新iOS版本设备上的个人数据,因此也无从将这些数据交予包括执法机构在内的第三方。 苹果到底做了些什么? 简单地说,根据苹果官网所发布的文件来看,苹果的的确确舍去了影响个人安全的”备用钥匙”,从此只有你本人才能访问以下内容:iOS 8设备内包括照片、消息、邮件、联系方式和个人记录在内的所有个人数据都将受到用户密码的保护,苹果再也无法绕过密码直接访问。这同时也意味着苹果公司将无法访问用户设备上的所有数据,因此也无从将这些数据转交给任何机构。但现在棘手的问题是:所有这些声明未必就表示有关部门就真的无法再访问你的iPhone手机或iPad上所保存的信息。我会在下文中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 除了最新iOS系统版本以外,还有更多安全和隐私功能值得一提。比如,一种全新功能可随机生成MAC地址,对于那些时刻监视Wi-Fi流量的窥探者而言,将无法持续追踪到设备。此外,常常被提及的虚拟私人网络选项极大方便了企业IT安全部门的工作。 #苹果宣称自己将无法访问用户个人数据,因此也无从将信息交予有关部门,但这并非是事实的全部真相。 在Tim Cook所传达的信息中,他一再声明苹果从未在其任何产品或服务中”与任何国家的任何政府机构合作建立后门”,并且也从未允许任何机构访问苹果的服务器,以后也绝对不会。 其实苹果是否曾与NSA合作都无关紧要,目前最重要的是苹果能否保护用户免遭政府的监控。 苹果做这一切的原因何在? 臭名昭著的”好莱坞艳照门事件”并不只是苹果决心强化用户隐私的唯一原因。还有更重要的深层次原因。当然,你可能还记得爱德华•斯诺登:在他去年所解密的大量NSA文件中曝光了许多与该部门合作的公司,其中就有苹果的名字。该事件对苹果公司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苹果迄今为止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极大地转变其在人们心中的印象。苹果是否曾与NSA合作其实都无关紧要,目前最重要的是苹果是否能保护其客户免遭政府的监控。这些天的形势发展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如果公司无法对用户隐私和个人数据引起足够重视的话,那公司自身就将出现问题从而将无法获得用户的信任。苹果要么站在用户的一边,要么只能被用户所抛弃。 显然,苹果依旧还是市场的宠儿,并被成千上万的”果粉”所敬仰,因此也不太可能立即就被数百万用户所抛弃,但这并不能成为苹果不立刻采取措施的理由。尤其是公司即将推出的智能手表和支付系统—这两项新开发产品受到众多安全领域专家的诟病。 对于消费者意味着什么? 新版本iOS系统除了加强数据保护的一些改进外,还加入了许多更为重要的积极因素。通过更改用户数据政策,苹果还鼓励业内其它公司一道向同一个方向努力,例如:对客户安全与隐私给予更多关注。当然没有一家公司会公开与NSA或其它政府机构作对,事实上也根本没有这个必要:他们需要做的只是提升个人数据安全性,增加这些机构收集或窃取信息的难度。 针对用户数据政策的改变仅限于提升个人数据安全性使信息使之难以被他人所访问,但对警察或其它的执法机构依然无效。 苹果将如何应对相关部门的要求?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你需要明白两件重要的事情。与其他所有公司一样,苹果永远将企业的利润放在第一位。因此苹果一定会在当地法律允许范围内经营业务,因为一旦违反相关法律即会对自身业务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因此,只要有当地政府部门合法要求获取某一名用户的个人数据,公司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不听从的结果只会惹上一身的麻烦。绝大多数公司都会选择听从,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而苹果也绝不会成为那个特例。 苹果新的用户数据政策看似不错,实则依旧无法阻止有关部门在必要时访问个人信息。 首先,新版本的iOS系统所做的一切改变只是让你的数据更难以被他人所获取,但并不是代表警察或其它的执法机构就真的无法访问这些信息。所增加的安全性仅适用于iOS设备本身,但对云存储则毫无作用可言。(目前采用双重认证形式)。因此,只要你的数据在iCloud内备份,也就意味着这些信息已经复制到苹果服务器,那政府部门还是有合法权限进行访问。获取过程可能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最终还是能获得信息。其次,Tim Cook对于服务器完整性的声明表示苹果不会让任何人访问存储在内的信息,但并不代表苹果不会将这些数据进行内部备份以及必要时与有关部门共享。就好像你的银行账户:安全且可靠,但只要你允许,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取走钱款。 那苹果到底有没有提升你个人数据的安全性?答案是肯定的。那NSA及相关政府机构是否从此就无法访问这些信息了呢?绝对不会。

天网恢恢!7月热点诉讼案

7月份已悄然离我们而去,现在是时候来回顾一下网络犯罪分子与检察官之间”战争”的最新的战况到底进行得如何。 在我们的7月热点诉讼案中,罗马尼亚和俄罗斯人似乎成为了新闻主角 因银行诈骗罪获刑9年。一名阿尔巴尼亚的27岁黑客承认犯有银行诈骗罪,并供认了在2011年参与某网络犯罪组织的一次大型犯罪行动,该网络犯罪组织在大约48小时的时间内先后从近20个国家的ATM机上非法提取了约1400万美元的现金。Qendrim Dobruna对入侵摩根大通银行系统并以美国红十字会账户处理交易的事实供认不讳。这一犯罪计划对大量的ATM机造成了影响,使得这些网络犯罪分子在短短两天内进行了数千次的提款,非法获取了1000多万美元的现金。根据与政府签署的认罪协议中,Dobruna(又叫做cL0sEd and cL0z)将被判处9年监禁,而不是庭审过程中已宣判的30年监禁。 三名俄罗斯人因窃取160万美元而遭逮捕。3名俄罗斯公民因与窃取160多万美元的一家国际网络犯罪团伙有关联而遭逮捕。Vadim Polyakov、Nikolay Matveychuk和Sergei Kirin是7人网络犯罪团伙中的3人,这7名散布在全球的犯罪分子被指控非法访问了StubHub在线票务网站的1,600个用户账号。根据检查官所述,Vadim Polyakov(30岁)和Nikolay Matveychuk(21岁)非法购买了3,500多张机票,随后将这些机票邮寄给了3名美国人。这几个美国人再将机票倒卖,并在Sergei Kirin(37岁)在内其他几个人的帮助下,通过国际电汇和在线转账服务PayPal进行洗钱活动。Polyakov于7月3日在巴塞罗那附近度假期间遭到逮捕。Matveychuk和Kirin依然留在了俄罗斯,但美国方面希望能将他们带回美国受审。 俄罗斯黑客可能获刑30年。俄罗斯籍男子Roman Seleznev被控在华盛顿西区入侵了遍及全美的零售商计算机,他于7月上旬在马尔代夫被逮捕,随后被押往广岛。据检察官所述,Seleznev(也叫做Track2、nCux和Bulba)实施了一项旨在扫描设备漏洞和安装恶意软件的计划,并于2009年至2011年期间盗窃了超过200,000个信用卡卡号。他被控使用位于弗吉尼亚、俄罗斯、乌克兰和世界其它地方的服务器出售这些信用卡号,非法获利200多万美元。Seleznev将因此而面临30年的铁窗生涯和200万美元的罚款。顺便说下,这家伙还在内华达地区遭到单独的起诉,被控参与诈骗影响的舞弊组织和共谋经营诈骗影响的舞弊组织,此外还因两次拥有15台或以上的伪造和越权访问设备而被起诉。 美国银行诈骗犯被判入狱4年 Julian Schiopu,34岁,被控对多家公司的客户实施诈骗,这些公司包括:美国银行、PayPal和eBay。他通过向受害人发送伪装成银行正当通知邮件的恶意邮件讯息实施诈骗活动。这些邮件无一例外地告知客户其账户也被锁定,以及如何”解锁”的说明。当然,向受害人提供的只是伪造的URL,这受害的银行客户所访问的页面实际由这些黑客所掌控。一旦受害人提交了自己的银行账户信息,该名网络犯罪分子及其同谋者则能够立即从ATM机上提取现金。拘捕Schiopu的行动于2013年开始,瑞典当局在当年就对他进行了逮捕并引渡至美国。另外还有18罗马尼亚公民遭到逮捕,他们都涉嫌参与了诈骗活动。Julian Schiopu在接下来的45个月里不得不在牢狱中渡过。 假扮成苹果公司可能导致入狱 两人因在英国实施网络钓鱼诈骗和窃取25,000多美元而总共获刑14年。Constanta Agrigoroaie(23岁)和Radu Savoae(28岁)在供认了合谋实施诈骗、6次持有虚假身份证以及持有制作虚假身份证和银行卡设备的事实后,被宣判有罪。他们通过向受害人发送网络钓鱼邮件,宣称来自苹果公司并告知受害人的账户已被盗。为解决这一问题,收件人得到了一个虚假网站的链接,该虚假网站则用于收集包括银行账户信息在内的用户私人信息。这两名犯罪分子从受害人账户窃取的资金随后被用于购买机票,帮助国外犯罪分子潜入英国实施犯罪活动。调查员拦截了一架从罗马尼亚飞往英国的飞机,在这架飞机上发现了几名宣称互不认识的乘客,但事实上他们的机票却是从同一台电脑上所购买,最终这一诈骗案得以侦破。通过对机票预订信息进行调查后找到了一个地址,在那里抓获了另一名网络钓鱼者。Agrigoroaie和Savoae分别被判处6年和8年的监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