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16展会全记录:不惜代价,只为创新

CES(消费电子展)于今年1月初在拉斯维加斯举办。该展会一直以来都作为新一年家用电子产品、技术和软件的’风向标’。

CES(消费电子展)于今年1月初在拉斯维加斯举办。该展会一直以来都作为新一年家用电子产品、技术和软件的’风向标’。

在这里,我并不打算将CES 2016展会上展出的所有最新硬件”一网打尽”–因为TheVerge、Mashable或Engadget网站就能告诉你想知道的一切。相反,我打算通过介绍展会上让我个人印象深刻的高科技产品,进而共同分析人类科技前进的方向,以及如何才能确保未来充满 ‘连通性’世界的安全。

老实说从今年的展会来看,人类的科技创造性似乎已到了一个瓶颈。尽管各大公司展台上大打’创新’牌,极力推荐自家的创新产品,但从我个人角度看,此次展会上真正算得上创新的技术或产品实在少之又少。于我而言,真正的’创新’是你根本无法回答像’这是什么东西?’这样的简单问题。因为称得上’创新’的产品是真正前所未有且独一无二。真正的’创新’也是你短时间内找不到正确的语言来描述。

当初第一次看到植入芯片时,我就有这种感觉,因为在此之前确实从未见闻。但老实说,像’无人机’、’虚拟现实’、’智能汽车’或’启动Wi-Fi的冰箱’这样的创新科技对许多人而言却早已不再新鲜。我并没有低估这些发明的意思,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这些技术已经属于过去式。而今年的CES展会由于缺少真正的创新科技,因此我们很容易能概括出今年科技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

智能汽车

作为今年CES展会的最重要趋势,我预言”智能汽车”将成为本季的主要流行趋势之一。几年前,自动驾驶汽车和全部由软件控制的汽车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但在今年的展会上,包括:福特、沃尔沃和梅赛德斯奔驰在内的大型汽车厂商纷纷展示了他们即将投产的智能汽车。这些厂商无一例外都在这个观点上达成一致意见:新一代汽车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未来智能汽车将安装大量传感器,清晰显示路面状况、车内环境及发动机运转情况。它们能对即将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预测—从行驶路线到突发状况无所不含。这些实用的数据能被直接投影到汽车挡风玻璃(借助投影显示器)上,或者显示在仪表盘或嵌入式娱乐信息系统屏幕上。为了避免驾驶者开车时分心,系统采用语音操控。福特汽车就在其Sync 3系统内成功开发了这项技术。

竞争永远推动着科技的创新:沃尔沃承诺将很快为其汽车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目的并非是为了让驾驶者省力,而是为了更安全地行驶。在CES展会上,宝马显然走在了这一技术领域最前沿:宝马无所不用其极地在其智能汽车上加入了各种高科技术,看上去就像是从23世纪穿越而来的未来汽车。车内电子系统除了具有常规功能以外,还包括了一台独具创新的行车计算机,它甚至能察觉你是否忘了带钥匙以及是否需要用智能手机打开车门,这简直是难以置信。但这些最新的宝马智能汽车要真正投入市场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一旦出现故障就难以修理,因为它们是真正前所未有的产品。

这些高科技汽车给我留下的整体印象只能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汽车供应商开发这些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道路安全,并当驾驶者出现意外状况(比如:驾驶中睡着了)时保持汽车的继续行驶状态。但常识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系统是牢不可破的。基于软件和电脑运算的系统(例如旨在提高安全性的产品)都会出现故障或被黑客攻破。这意味着,未来汽车的整体安全水平将非常之高,但如果有不法分子想要黑客入侵你的汽车,他绝对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实现,因为他们所能利用的漏洞将数量众多。

至于自动驾驶汽车,其发展趋势存在很大争议性。因为只有当自动驾驶汽车完全取代人驾驶汽车,这一理念才能发挥出最大作用。也只有到那时,专门的行驶规则才能统一并被所有人所接受。因此只要人类还倾向于自己驾车一天,交通事故就仍然不可避免—因为人的天性本身就难以捉摸,因此常常容易犯错。

但还有一个问题尽管公众触及的不多,但也却发人深思。据统计,仅在美国就有数十万的出租车司机,加上其他国家全球总计从业者达到数百万之多。一旦’机器人出租车’大规模投入市场(2020年有望实现,到时各大汽车厂商将投入量产),现有的出租车司机将全部失业。到时势必将引起社会动荡,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将难以预计。

虚拟现实

另一个已流行多时的科技发展趋势–虚拟现实。在CES展会上,许多公司纷纷展示出自家与虚拟现实相关联的产品和技术。有些产品能让参观者获得身临其境般的火星漫步体验(可惜我在体验时并未遇到马可•瓦特尼(《火星救援》中的男主人公))。其中有些虚拟现实系统是用来学习教育,但大多数开发商似乎更钟情于游戏主题。

我个人认为其中做的最出色非索尼PlayStation虚拟现实莫属。演示过程中,体验者需站成一排,戴上虚拟头盔并手握两个游戏杆,感觉像是在跑步和打枪。老实说,整个体验过程着实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游戏中的坏人会向玩家扔烟蒂,所有人真的都在试图躲避。我还亲眼看到一名女士在体验过程中呕吐,这表明我们的前庭系统已将虚拟现实判断为真实景象。

三星公司同样也专注于虚拟现实开发,现场演示了一家虚拟电影院,临时放置了几排座位,只是用屏幕代替了个人虚拟头盔。你坐在那儿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看一场电影或在虚拟世界中参观全球一些展会。

虚拟现实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作为一名资深游戏玩家,我可以断言无数的游戏爱好者相比现实世界,更愿意沉浸在虚拟世界之中,但前提是需要看上去足够的真实。

但不好的方面是,人类将变得更加孤独,并越来越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至于有些公司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科技、教育和艺术领域,我本人并不太感冒。那些愿意学习和欣赏梵高画作的人,根本没有必要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这并非与’格式’有关,而是’动机’的问题。娱乐行业显然将大跨步迈入虚拟现实技术的新纪元。

无人机

无人机在去年展会上可以说是整个关注的焦点:你经常能看到一些展台上方盘旋着无人机。而今年这项技术热潮似乎已退去不少,但其未来发展趋势我仍不得不谈。

第一个发展趋势是:’无人机警察’的出现。我们今年惊喜地看到,原本只出现在《终结者》和《机械战警》电影中的情节竟然成为了现实。每当我看到展台上陈列的’无人机警察’,我的脑中马上就会闪现出《机械战警》中的ED-209机器人和它经典的一句话”谢谢你的合作!”

以色列长久以来将机器人和无人机运用到国防建设中。但目前尚不清楚无人机将何时被用于日常警务和军事用途,但显然这只是时间问题。随着这项技术的持续发展,我们将很快看到军事用途的ED-209机器人,到时绝对将是一名”骁勇善战”的铁血战士。

第二个发展趋势是:整个无人机工业正试图研发出能够携带单名乘客的无人机。但整个展会上,只有一家叫做亿航的中国公司在现场演示了这一理念,考虑到我们上面讨论的自动驾驶汽车发展历程,这的确会让人有无限的想象。

此类无人机将无需乘客参与任何驾驶过程:乘客只需在地图上预先选择好目的地并按下启动按钮,无人机就能自动飞往目的地。而你只用舒适地靠在乘客座椅上,读本书或用平板电脑看部电影,打发飞行途中的无聊时间。开发者表示,从目前概念模型来看,该无人机已能够搭乘一名体重不超过250磅的乘客,飞行距离最远可达10英里,飞行时间则在20-25分钟。

与自动驾驶汽车相反,无人机将不会遇到太多的监管问题:这一行业相当’年轻’,因此许多规则仍需统一。与此同时,安全性依然是个大问题。目前无人机频繁坠落的原因有许多:电池电量’意外耗尽’,气温过冷、信号丢失或只是因为无人机突然’自作主张’。

一旦无人机真正开始携带乘客的话,上述问题就必须全部予以解决。开发者也已保证他们在部署冗余功能和创建紧急迫降协议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这需要真实数据来证明–而唯一有价值的证明就是无故障飞行的统计数据,这仍有待作进一步评估。

物联网

物联网的概念确实有些复杂。在CES 2016展会上的许多装置都可被认为属于物联网范畴。与此同时,众多厂商给我的印象是他们对物联网这个概念的理解仍然模糊不清。

人类生来好奇,他们总是想知道更多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并以此来创造更高效的服务。因此人们想方设法为各种东西装上’感应器’:门锁、自动扶梯、灯泡、验孕、药剂、手表、汽车、小狗、孩子…

但其中也有一个单独的分支趋势:智能冰箱。我仍然清晰记得多年前我曾听到过有关真正智能数字家庭的预言,其中就提到了联网冰箱,能自动订购食品并迅速送达…现在某种程度上终于实现了。三星公司展示了一排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智能冰箱。每一台冰箱上均安装有显示屏,上面显示着食品采购单和菜单。

其他人我无权干涉,但于我个人而言我绝不会将信用卡号透露给自己的冰箱。首先我并不常呆在家里,其次智能冰箱的安全性着实令人担忧。遭黑客攻击只是时间问题。我个人宁愿去超市选购不同的食品也不愿每次固定只买清单上的食品,尽管送达速度可能很快。或者可能我比较守旧并容易伤感:一些中国参观者的购买意愿却相当强烈,这些智能冰箱应该不愁没有买家(或许他们只是饿了,谁知道呢)。

而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所有物联网设备都要和现实生活扯上关系?

我个人认为如今IT行业已迷失了发展方向。物联网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种工具。但并不是用来改造未来的工具,而应是赚钱的工具。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物联网的话,所有一切疑问都能”拨云见雾”:某家公司对某个特定用户了解的越多,那该家公司向该用户出售服务就更有成效。

如果这才是物联网真正目的的话,那所有一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CES 2016展会上用于测量各种数据的感测器着实不少:速度、湿气、运动和生命信号等等。但遗憾的是,我并不认为物联网服务对我们这些普通用户有任何益处。

在展会上,我还看到了能显示速度和社交媒体流的单板滑雪面具,但这样的智能装置很容易让用户分心,进而无法专注于享受滑雪的过程。我还看到了不少用来测量心率和血压的装置;但人的健康来自于健康营养和生活方式,和心率并没有太大关系。

在一一参观了如此众多的智能验孕和健身追踪器,以及智能喷淋系统和诸如此类的产品后,我感觉我快要疯了。各种打着智能幌子却实际在收集大量个人和私人信息的装置正在涌入市场。而作为无辜用户的我们只能接受,并祈祷这些公司不会滥用我们的数据。

但我们的愿望势必会落空:绝大多数公司会将收集到的用户数据”用到极致”。在CES展会上我接触的众多公司中,没有一家将数据安全性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在他们所宣扬的公司使命中,更是不见’安全性和隐私性’的踪影。同时,所有公司想方设法追求更高收益,丝毫不顾数据外泄将对用户产生的危害。

好吧…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这样的无知和愚昧不会让无辜用户和公司自己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对这些智能冰箱还是小心为妙!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