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

4 文章

全局监控:通过无线方式黑客入侵GSM网络

在前几期的GSM系列博文中,有一期我们提到了通过无线方式劫持加密密钥的”都市传奇”故事。其中介绍了不法分子在无需任何物理操作的情况下,就能克隆受害人的SIM卡,即使可能只是短暂的克隆。但问题关键在于Ki码同时保存在本地SIM卡和运营商数据库内,因此按常理来说通过无线方式根本无法盗取。那不法分子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针对SIM卡的”克隆攻击”

说到SIM卡的安全漏洞问题,首先想到的应该是”SIM卡克隆”。在这里,所谓”克隆”就是将一张SIM卡的内容读取,然后重新写到另一张SIM卡的内存中。这其实很容易理解,毕竟从硬件的角度看,SIM卡只是一张普通的智能卡,和其它所处可见的廉价普通芯片并无太大区别。

SIM卡的历史演变过程

手机只有插入SIM卡(客户识别模块)才能正常通讯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手机中插入/拔出SIM卡,因此更换起来相当方便,但要知道SIM卡的历史可要远短于手机出现的历史。历史上的第一代手机仅支持’嵌入式’通讯标准:入网参数被硬编码到手机终端内存中。

薄弱环节:如何在丢失SIM卡情况下避免其他损失

似乎近期我们已习惯于讨论如何保护社交网络个人资料、个人照片日志、智能手机、个人电脑、银行账号及许多其它资产。但似乎我们遗忘了一样小东西,从某种程度上说,它能保障上述所有内容的安全性。SIM卡虽然只提供最基本的保护,但却是保护我们关键数据和资金的最后一道防线。 那么SIM卡为何如此重要呢?答案很简单:这样一块焊有微芯片的小塑料片携带有像通讯录和服务数据这样的信息,–而且最重要的是–里面还保存了你的电话号码。 如今双重认证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通常依靠的是短信发送的一次性密码。这意味着,SIM卡在某些方面(并非全部)是窥视你数字生活大门的一把钥匙:社交网络个人资料、在线服务登录凭证甚至是网银服务。正如最薄弱的环节才能决定整条安全链的坚固性,个人数据的安全性也同样取决于你的手机号码–即SIM– 是否得到了坚固保护,从而阻止未授权的访问。 许多包括Facebook和Gmail在内的网站以及所有网银服务均提供额外的访问保护,即通过将手机号码与账户捆绑,通过短信获取一次性密码。 根据不同设置和用户偏好,此类一次性密码不仅可用于访问网银账户,还可更改常规密码以及确认交易。这意味着就算网络犯罪分子成功破解你的主密码,在无法通过手机得到一次性密码的情况下就无权访问你的账户。 https://pbs.twimg.com/media/BpwGzxcCcAI-t52.png 什么是双重认证?哪些情况下应该使用双重认证?http://t.cn/RzzkrVv pic.twitter.com/3i9YyLdEpI — Eugene Kaspersky (@e_kaspersky) June 10, 2014 该认证方法被认为是保护你在线资产的最强大方式,但依然存在漏洞:该方法有效的前提条件是只有手机的合法拥有人使用自己手机,但在实际生活中,手机也有可能被偷或被他人不正当使用。 一旦你的手机或SIM卡落入他人之手,那会发生什么? 在你智能手机内所使用的#SIM#卡可能会导致金钱损失和个人数据丢失 最坏的情形是所丢失的智能手机内存有你的银行信息。一旦获得了这样的”超级大礼包”,网络犯罪分子能够在瞬间将你的资金全部转移出去。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卡到卡交易,即使如此不方便的资金转移方式也能轻易地被使用。 你的数据就如你的SIM卡一样安全。 盗用你的卡进行网购就更容易了。要进行此类操作,只需卡登录凭证以及发送至与卡捆绑的手机号码的一次性密码。就算你的主密码设置得再复杂和可靠,也根本无济于事,因为完全不会用到。所设的屏幕解锁密码也根本不会用到:他们只需将你的SIM卡插入另一部手机,就能接受发给你手机号码的短信了。 从理论上讲,可以要求银行撤销这样的非法交易。但实际情况下却困难十足:因为银行会完全认定是你执行了交易,且很难撤销或更改。 许多在线交易仅需要卡登录凭证以及短信发送的一次性密码即可完成–网络犯罪分子甚至不需要用到你的网银登陆密码。 危害性相对较小的情形是仅仅丢失了手机。在此类情形下,网络犯罪分子要盗取你的资金似乎有些难度,但实际上他们可以轻松用你的账号登录各种在线服务,从而窃取你的个人数据。方法相当简单:对那些只需发送你手机确认码的网站进行密码重置。 即使是最懒的黑客,碰巧获得了你的手机或SIM卡,也至少会以你发生紧急情况为借口,向你的朋友和家人群发短信,以此索取金钱。诸如’没有时间再解释’这样的短信欺诈方式就算发自未知联系人也相当奏效,就更不用说是你认识的人了。 “Five lessons I’ve lear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