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凌现象屡见不鲜,很多成年人都能够想起自己曾经在童年遭遇过欺凌
欺凌现象屡见不鲜,很多成年人都能够想起自己曾经在童年遭遇过欺凌。“传统”的欺凌可能是在操场遭遇身体伤害和语言伤害,但随着我们对互联网和可联网设备的依赖不断增强,欺凌变得更为复杂,不会在孩子离开学校就会停止。目前,约有17%*的孩子成为网络欺凌攻击的受害者。
卡巴斯基实验室和维尔茨堡大学的媒体心理学家合作进行的研究显示,年龄为12-15岁的青少年中,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遭遇过网络欺凌。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一年龄是一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阶段。而这一阶段,他们正好步入青春期,在线时间开始变得更多。
随着社交媒体网络如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的兴起,线下生活与网络在线生活交织在一起。造成的结果是,即使孩子离开了操场,也很难摆脱欺凌。欺凌可以从学校开始,也可通过社交媒体延续到线上。
我们除了要教授孩子安全技巧外,教育孩子负责任地使用技术也同样重要。卡巴斯基实验室安全研究员 David Emm 解释说:“孩子在线同他人进行互动时,需要培养道德感,就像他们在线下同他人进行交流一样。这样做有助于他们养成同情心,从而减小其从事网络犯罪或网络欺凌的可能性。还有一点很重要,即能够让他们在较小年纪,就明白有些在线行为可能会造成潜在的危害。”
虽然网络欺凌不涉及身体暴力,但有证据显示,在线欺凌的危害比传统欺凌更为严重。其原因如下:
- 在线欺凌是匿名的。在匿名的网络环境中,在线欺凌很难获取到欺凌者的真实身份。这意味着,被欺凌者更难感知其造成的伤害,所以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 很难逃避。目前,大多数人都可以访问互联网。所以那些侮辱人的信息会一直存储在网上,理论上来说,任何人随时都可以访问这些信息。
- 从保持在线。人们很难躲避在线欺凌,因为受害者通常会通过计算机或智能手机随时随地保持在线。
- 网络欺凌比面对面互动侵害性更强。欺凌者和受害者不能够看到对方。所以,他们不能看到对方的面部表情、姿态以及行为。欺凌者可以更超脱于自己造成的伤害,其结果就是,他们会变得越来越不在乎他人的感情和意见。
事实上,平均每三个孩子中,就有两个认为在线欺凌是一种严重问题。但是只有少数孩子在遭遇欺凌后,会将自己的遭遇告诉可信任的成年人。这使得这一问题进一步变得复杂化。来自维尔茨堡大学的媒体心理学家 Astrid Carolus博士说:“对话对遭遇网络欺凌的孩子尤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是在线欺凌的受害者,请提醒他们自己并不孤单。这是一种很多孩子都面临的问题。不仅如此,甚至有一些名人也曾经遭遇过这一问题,并且公开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欺凌这种现象并非新事物,但是技术的进步使得欺凌者比以往更容易对受害者进行攻击。而社交网络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线下生活开始转变为线上生活,无疑更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对于欺凌这种行为的研究越多,了解其产生原因和策略,将有助于我们更为有效地阻止其发生。
要了解更多信息以及如何应对网络欺凌,请访问卡巴斯基实验室的教育门户:www.kids.kaspersky.com/cyberbullying.该网站包含很多关于欺凌的详细信息以及相关教育模型。
- 数据来源:Germany, Bündnis gegen Cybermobbing e.V. (2013);http://www.bündnis-gegen-cybermobbing.de